无障碍 长辈版 加入收藏

2022年1月27日蚌山区政府副区长乔健上线市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栏目

来源: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作者:蚌山区文化和旅游局阅读:发布时间:2022-02-07 15:03字体【  分享:

1月27日,蚌山区政府副区长乔健作客市广播电视台“政风行风热线”栏目,就“蚌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”主题内容与广大听众进行交流。

近年来,蚌山区全面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,作为中心城区,蚌山区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,及时制定区级实施方案,构建政府主导、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,不断加大投入力度,丰富公共文化产品,创新服务方式,提高文化供给能力,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,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。《寸草心》《香油记》《桃花源》等作品连续五年分获国家级奖项;进入“十四五”,首善蚌山再加力,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,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就。

一、完善文化设施,提升服务能力

区文化馆达部颁2级标准,区美术馆于2016年挂牌成立,蚌山区图书馆按照国家二级馆标准完成建设,并于2021年10月1日开放试运行,成为市民新的“网红打卡点”。蚌山区各乡(街道)分馆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。蚌山区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约7万册,电子图书约10万册。

各乡(街道)建成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,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文化活动阵地。全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,实现村(社区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,农家书屋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覆盖率达100%。

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实现全部开放,区文化馆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,区美术馆、乡(街道)、村(社区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开放达40小时以上。

每个村(社区)都配备1名专职文化协管员,新增文化工作人员60人;与蚌埠医学院、蚌埠学院、安徽花鼓灯歌舞剧团等高校和专业院团合作,设立培训实践基地,累计培训500余人次。

二、创新文化品牌,提高服务效能

(一)总分馆+“菜单式”,实现精准供给

在全市首推实施总分馆+“菜单式”服务,总馆(区文化馆)与各分馆(乡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)之间联办活动,共享文化资源。探索“自下而上,以需定供”的订单式服务,构建资讯查询,活动推介、线上下单、交流反馈的流程机制,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大餐。

综合调查辖区群众文化需求,由总馆筛选出群众喜爱的京剧、柔力球、书法、舞蹈、老年太极拳、声乐等19个精品大类和100余项具体活动分类制成特色“菜单”,建成蚌山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,登记备案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360多人。群众按需下单,总馆根据群众订单需求“派单”,文化志愿者“走班”到距离群众最近的场馆,让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,实现文化服务精准供给。自活动开展以来,完成群众订单100余次,直接服务群众2万余人,形成“快乐暑期·文化纳凉”“金秋时节·文化庆丰”“幸福笑脸·文化暖冬”等“菜单式”精品活动。

(二)“联办+参评”,让场馆活起来

全省首创推出三级文化场馆“联办+参评”制度。依托总分馆,各级公共文化场馆通过活动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、活动联办、活动联推,共享优势文化资源。随机组织部分乡(街道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、村(社区)文化协管员成立“参评小组”,列席活动开展过程,现场体会、点评活动,实现相互学习、相互促进,切实提高公共文化场馆使用效率。

(三)“月读传习”,实现文化服务互助

为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力量,打造全民阅读活动品牌“月读传习”。组建读书志愿者联盟,成员达200人,以乡(街道)、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、共享书屋、阅读点、景区景点等为阵地,有效利用公共文化资源,每月定期围绕节庆纪念、国学传统、社会热点、都市生活等主题组织读书分享会,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,共同好读书、读好书,感受阅读的力量。成功举办了以“传承汉韵—品阅蚌山”、“书香琴韵—音乐人生”、“永葆初心—惠泽蚌山”等主题读书分享会,目前已连续举办15期。

(四)农民文艺大篷车“9+N”巡演,调动群众积极性

全省首创推出文化大篷车农村“9+N”巡演。巡演内容包含9个固定节目和N个巡演村特色节目。9个固定节目中,至少有1个由巡演村村民参与表演;N个特色节目全部由本村村民参与,保障巡演村群众参与度。累计参演群众3000余人,60岁以上老人占比55%。繁荣乡村文艺,助推乡村振兴。

目前,全区共组建乡村文艺团队60支、800余人,包括戏曲、二胡、葫芦丝、广场舞队、合唱团、秧歌队、模特队、花鼓灯舞蹈队等10余种类别,培养乡村文艺骨干100余人,帮助农民实现自编自导自演。

(五)凝聚专业力量,打造文艺精品

与专业剧团合作,创作文艺作品50余件,一道道文化盛宴,已成为珠城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。其中淮河琴书《巧遇》、《致富路上》参加第二、三届安徽省群星奖优秀作品展演;小戏《寸草心》获2019年“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”银奖;卫调花鼓戏《香油记》参加全国“2020年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”。卫调花鼓戏《桃花源》入选“戏剧中国”非遗传承优秀剧目展演。

三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(一)完善基础设施。组织乡(街道)、村(社区)开展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专项活动,打造功能全、人员全、资源全、覆盖全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。

(二)提升服务供给。深入开展文化馆总分馆制,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菜单,落实“菜单式”服务机制,努力形成点面结合、上下联动、城乡互动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长效机制。

(三)引入社会力量。探索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,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、民间力量捐助、扶助和支持文化建设,实现公共文化投入主体多元化。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