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 长辈版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走进蚌山 > 特色街巷

蒋岗巷

来源:蚌山区阅读:发布时间:2024-02-06 15:16字体【  分享:

蒋家在蚌埠集贫民心目中,公认为“七户半”中之大户。明末清初时,由河南固始迁来的蒋家,世世代代聚居在蒋家岗这块“高岗宝地”上,繁衍生息,发展到近四百户人家。1911年后,蒋银龙(号云卿,清末凤阳科举是为武秀才)以《朱子家训》为本,勤俭持家,并热心于民众公益事业,使蒋氏家族威望日升。久而久之,约定俗成,蒋家为“七户半”之当然之首领。

津浦铁路通车后,蚌埠生意兴隆。蒋氏后裔已有数百户经商务农,各自为业。蒋银龙执意办学兼干农业,名噪乡里。排行老五蒋锡均(即蒋匀田),老六蒋锡烺(蒋炳南)主持家务置地农务,读书求学孜孜不倦。老大锡尧(寿堂),老二锡嘏(XX),老三锡畴(寿田),老四锡官(任贤)等以及蒋家宗族子弟在蒋家岗一带开烟行、粮行、猪行、竹木行和澡堂、洋火(火柴)厂等,霎时间集市人声鼎沸,五业兴旺。蒋家继百亩岗地,尔后又拓宽了太平街南段,以蒋姓者为三径堂堂号,冠名“三径街”。

天有不测风云。1937年8月的一天黄昏,三径街惨遭日机轰炸,死伤数百,横尸满街,惨不忍睹。这是蚌埠历史上老百姓蒙难最深的一次“三径街被炸事件”。

1938年2月蚌埠沦陷。蒋匀田以赈济专员身份,由汉口带领四乡八邻(江苏、安徽各地难民鳏寡孤独残疾者)的家人老小,同赴广西桂林良丰地区开荒种田谋生。并且兴办景松中学,自任校长,培养莘莘学子已报效国家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时,蒋匀田参加了《双十协定》签字后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,以副秘书长的身份,参加起草了《宪法草案》,与周恩来同志接触频繁,共商国是大计。
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蒋匀田两次归国观光,回到了阔别十年多的蚌埠。今天,蒋家岗的居民也不仅是蒋姓人家了,它的人情、地貌、风俗早已改观,进入了现代蚌埠的社会生活中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(蔡宗尧根据蒋炳南口述整理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